2008/02/11

大三上回顧 ─ Current View about Computer Science

FLOLAC '07 對我顯然是個重大的轉捩點。幸好成行了,不然我不知道會浪費多少時間。那感覺就好像是突然往後一看,一大片閃閃發光的領域就在那裡等著我。之前我雖然對學校教的 CS 有親近之意(相對於其他學門),但始終達不到完全的共鳴。這次不一樣,我看到 program derivation、Curry-Howard isomorphism,馬上就叫出來 "it should be done this way!" 沒意外的話,我就要朝這個方向走下去了。

長久以來困擾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tists 的一個問題,就是 Mathematics 和 Computer Science 的關係。(或許稱後者為 "Computing Science" 更恰當,不過我就先把它們當作同義詞用了。)Knuth 在《Selected Papers on Computer Science》裡面曾經用他獨特的方法尋找這個問題的解答,但也沒能把兩者異同說得足夠清楚。(感覺上 Knuth 對於哲學式論證並不在行 XD。)對一個剛入門的小朋友而言,有時候 CS 和 Math 分得很開,有時候又會出現像 "Mathematics of Program Construction" 這種混合的詞彙,非常混淆。我當然還沒找到終極的答案,不過我發現若採用某種二元論的思維,很多問題就能解釋清楚。正常的大學生應該都已經對「正式與直覺」、「語法和語意」這類的二元概念有一些體會,我這裡想強調的是「純粹概念」和「操作工具、方法」之間的交互關係。從這種觀點來看,CS 和 Math 在「方法工具」上沒有什麼區別(deduction, abstraction, ...),但是兩者操作的「純粹概念」我認為是可以區分的。數學所探討的純粹概念恐怕數學家也很難給一個內涵上(intensional)的界定,但他們顯然不只專注於「有窮的機械式計算步驟」。CS 的各個分支就比較清楚,理路上(至少實作上)大都可以從 "algorithm" 發展出去。(這樣的說法或許是受了 Knuth 的影響。)"Algorithm" 的相關概念是不是數學概念的子集還有待爭辯,不過數學家發展的工具縱深真的很夠,拿過來 CS 這邊試著套套看一定很有意思。

最後以一點關於「證明格式」的討論作結。這學期我寫的圖論證明比較偏向白話敘述和畫圖示意,比較少用 set comprehension 或其他的符號來寫。我個人不覺得這樣比較不嚴謹,因為「嚴謹」應該是在「純粹概念」那邊講的,不一定要訴諸符號(這是「方法工具」的一部份),只是有些時候符號確實能表達得比較好。更何況,如果把嚴謹定義成 "formal",每篇數學論文都該用 theorem prover 來寫才對,至少也該用 Leslie Lamport 提倡的那種 structural proof 格式,那才有點 "formal" 的味道。我以後會遇到的、要寫的符號顯然不會太少,一般的證明還是寫得白話一點吧。

--
以後記得要趁文思泉湧的時候(i.e., 期末考)一口氣把回顧寫完 XD。

Labels: ,

Blogger yen32/12/2008 10:40 am 說:

相對而言,我還是很懶惰,不過會很努力的前進的,也恭喜你終於搞懂math和computer science的初步了。anyway,出國小心啦~

 

<< 回到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