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腦中幻影
(JK 注:三月作文,那時剛準備好讀書會投影片,就順便寫成文章。)
《尋找腦中幻影》是拉瑪錢德朗醫師所著的科普書,收錄他在腦科學臨床研究上遇過的一些古怪病例。科學普及寫作對於科學家的挑戰並不亞於專業論文發表,因為他不能假設讀者的背景和他類似,必須用常人能懂的語言把有時候滿枯燥的研究轉變成能夠勾起大眾興趣的故事,趣味橫生之際又不忘教育目的,對寫作功力的考驗十分嚴峻。拉瑪醫師的這本書不僅輕鬆達到前述標準,更將科普寫作推到新一層境界。讀者可以把它當作懸疑刺激的偵探小說來讀,看似獨立的章回之間其實互相連通又層層推砌,當讀者陶醉在拉瑪醫師從這些案例所醞釀出的特有東方哲思時,才驀然發現整本書其實緊緊扣住「我是誰」這個大哉問,不僅發問,還試圖提出解答。
書中企圖向我們展示腦中有無數的心智活動,如幽靈一般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我們卻全然不覺。拉瑪醫師描述這些幽靈的主要方法是描述各種腦部病例和臨床實驗。常人的一舉一動當中雖然也有這些幽靈的影子,但病人的古怪行為更能突顯幽靈的活動,對於腦科學研究者是絕佳機會。例如書中有一部份篇幅聚焦在視覺機制,引子是一位因瓦斯中毒而喪失視力的佛烈奇女士。佛烈奇恢復意識後只能靠聲音認人或用手摸索物品,醫師將一枝鉛筆放在她前面,她也認不出是什麼。但此時怪事發生了──佛烈奇敏捷地伸手拿到鉛筆,動作之準確和常人無異。醫師大惑不解之餘做了另一個實驗,拿一封信請佛烈奇放進信箱豁縫內,佛烈奇又熟練地手一轉,把信封和豁縫對齊,毫無偏差地放進去。她的體內彷彿住著一位不說話的幽靈,指引著她完成所有動作。醫師為這種病例取了一個貼切又矛盾的名字「盲視」。如果我們讀的是福爾摩斯探案,此時案情已經敘述完畢,福爾摩斯很快會注意到其中古怪之處,從這些線索形成初步猜想,再進一步驗證。佛烈奇認不出放在她眼前的物品,卻又能完成視覺所引導的動作,這條線索向我們暗示視覺機制有比我們所想還更細緻的分工。確實,腦科學家發現視網膜送出的神經衝動訊息很快分成兩大通路,一條演化上較舊的通路負責測量距離、估計物品大小、引導行走或伸手接球等基本動作,另一條較新的通路則和我們的高層意識息息相關,讓我們得以辨識人、物進而產生情緒或做出適當反應。於是盲視就獲得解釋了:佛烈奇的新通路被破壞,但舊通路仍完好,因此她能伸手取物但認不出那是什麼。謎團解開的同時,我們也對視覺機制了解更多。
能夠把病例和科學知識寫成偵探小說已令人歎為觀止,但拉瑪醫師的獨門招牌是他勇於碰觸哲學、科學與宗教的敏感交會處,邀請讀者和他一起探索一些最深刻的問題,此時拉瑪醫師的功力更發揮到淋漓盡致。書中一章專談「疾病否認症」,病人右腦中風導致左側肢體癱瘓,但當醫師問他能否使用左臂,他總是肯定回答可以;讓他做需要雙手的動作如端盤子,他只用完好右手提起盤子的一端,任由盤上水杯滑落,並仍堅稱他成功端起盤子,無視於身上溼了一大片的事實。隨著實驗進行,拉瑪醫師發現他正觀察到佛洛依德所發表的各種心理防衛機制如否認、壓抑和反向作用,而且是極盡誇大的版本。佛洛依德的理論向來不被認真看待,因為他未做實驗佐證他的說法,但從治療疾病否認症的經驗,拉瑪醫師發現這些理論並不全然是無稽之談,值得用腦科學的嚴格方法重新審視。疾病否認症最令人困惑的是病人似乎完全無視於肢體癱瘓和言談內容的顯然矛盾,猶如失去了部份理性。我們一般認為理性是我們根深蒂固的一種特質,但疾病否認症讓我們對理性產生懷疑。佛洛依德恰巧也對這情況有過一番評論。他宣稱他已辨識出偉大科學革命的共同本質:粉碎人類的特殊地位。哥白尼地動說否定地球居於宇宙中心,指出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小塵埃;達爾文演化論稱人類只是漫長演化過程中意外獲得一些特徵而暫時成功,除此之外和其他物種相比並無特殊之處;佛洛依德發現的潛意識活動驅使著我們,所謂的表意識只是我們不自覺的情緒、本能與動機的複雜合理化作用,人類認為能夠主宰自己不過是種妄想。至此,拉瑪醫師問道:佛洛依德這段評論是正確的,但人類為什麼要踐踏自己的尊嚴?我們能經由這種看法獲益嗎?拉瑪醫師緊接著提出他的反思,無疑是全書最深刻的一段。他認為人之異於禽獸在於了解生命有限並恐懼死亡,但如果放棄自己的特殊地位,體認自己只是永恆流動的時間和還在形成的巨大宇宙當中的一部份,進而接受生命有限的事實,就不會那麼恐懼。這是科學家經驗宗教最可能的推想。演化論和宇宙學帶給我們時間的永恆感和空間的巨大感,腦科學讓我們放棄靈魂可從肉體分開的想法,這不但不可怕,反能讓人脫出困境。科普書寫到這層境界已是前所未有,後人亦絕難超越。藉著這本書,拉瑪醫師不僅為科普寫作樹立崇高典範,更讓我們看到人的思考能夠到達什麼樣的深度。
--
若排除〈畢業論文〉,〈計算與人〉和這篇是花最多時間、寫得最長的作文。
我買了這本書,等看完再來寫感想哩 XD。
<< 回到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