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8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週三晚上迎新送舊,選在一家簡餐餐廳。因為是迎新送舊,所以新進學弟和待退學長的餐錢由其餘人分攤各人點的餐不同,又有複雜的折扣計算,可以預見收錢會相當複雜。有位同梯跳出來負責計算費用分攤然後收錢,但收錢採自助式,他下樓結完帳後回報少了大約一百塊,並提議再向大夥加收差額。我覺得這該用訂便當基金(或許說訂飲料基金更恰當,因為基金收入幾乎是訂飲料買五送一來的 ─ 精確一點講,佔了 97.63%)解決,正準備掏出一百塊,旁邊小我一梯的學弟已經丟出一百塊說由他墊就好了。我悄悄地遞出我的一百塊說這是訂便當基金。再來待退學長也掏出一百塊要墊。最後顯然我的錢最名正言順,所以同梯收下我的錢。出現一個問題,有各種方案提出,剛好我提的方案最合理,執行。這基本上是我看到的場景。

其他人看到的場景複雜得多。學弟丟出一百塊的速度十分迅速,同時說「好啦,一百塊給你,不要再吵了」之類的話。同梯剎時說不出話,他覺得那似乎暗示著他其實應該自行吸收一百塊,旁人不免把「貪財」形象套在他身上。後來另一位同梯在宿舍樓梯口和學弟爭辯此事,前者希望後者多體諒收錢者,畢竟收錢者跳出來收爛攤子是義務幫忙,如此對待他實在不妥;後者則強調他沒有惡意,也認為他再向眾人加收錢是合理的,只是他想盡快結束這場收錢的鬧劇。講到後來雙方已經不斷重複自己的論點,聲量逐漸拉高,我聽已經沒有什麼實質對話在進行,就離開了。不久之後學弟進我房間徵求我的看法,我就說看得出來他的反應很直覺沒有惡意,整件事情沒有什麼實質衝突。接著收錢的同梯也來了,話題不知怎麼轉到這兩人先前的幾場爭執,我扮演調解委員會的角色。聽著事件描述我總覺得是很單純的議題討論,但事件發生時似乎都摻著一些我已經不太能理解的情緒因素,使得討論到一半就斷了。最後兩人似乎都能接受我對他們這幾次爭執的看法 ─ 基本上就是兩邊的來往說詞沒對上線,語氣上又比較衝,就吵起來了。

經此一晚,我覺得我已經變得對情緒比較遲鈍。一方面這讓我保持理性,另一方面我也失去一些同情心。有些時候,我看情緒(特別是憤怒之類的爆發式情緒)的感覺好像腦科學家研究「人看到紅色」一樣有種間接感,能想像但其實不能感受,另一些時候我能感受但不強烈,至少沒強烈到讓我表現出來而阻斷理性對話。我向兩人提到為什麼我說話大都是慢吞吞、小小聲、缺乏說服力,因為語氣上的說服力正是我不要的東西,我要的是深思熟慮後清晰講出的話,不多也不少,特別要排除的就是雄辯技巧所加入的說服力。我沒向他們提到的是,我的一些其他說話習慣也都是為了有效溝通而養成,例如不輕易打斷人(予人機會完成他的論述)、重述對方意思請對方確認(透過來回對話修正歧義),並訓練自己不受情緒影響(但其實又不能忽視別人的情緒)。最後我給他們兩人的建議是講話慢~慢~講~ XD

小時候看過一本麥可安迪的童話《默默》,默默的鄰居只要有爭執就一塊去找她,默默就只是默默地聽,讓鄰居講著講著把道理講清楚,紛爭自解。那一晚我好像暫時成了默默的同業。

--
應該來提倡「慢語」運動?XD

Labels:

Blogger Unknown5/09/2010 12:00 am 說:

看標題我還以為你要說 process calculus ... XD

不過很有趣的事情是,這例子說了兩者在溝通的時候,沒有等到送進 buffer 內的東西消化完,就已經往 output 的 buffer 寫東西,準備送出去。

好像我也該練習一下,用 CCS 畫畫看 ...

 
Blogger yen35/09/2010 6:48 am 說:

想不到你也有當調解人的一天啊 XD。

 
Anonymous scm5/09/2010 3:57 pm 說:

Josh 是 Vulcan... (抖...)

 

<< 回到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