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1

自傳

重讀各個時期的自述。大學畢業的 Trek Begins 和服役完畢的〈畢業論文〉完成時間比較近,都還頗為可讀,高中申請入學的資料就不行了(雖然當作史料是不錯)。另有一份自傳是初至中辦時繳交的,和前三份相比,這份自傳比較精簡(好像有字數或頁數限制吧),最後一段的規劃也相當具體。(高中申請入學的規劃也很具體沒錯,但太過具體了。)

我出生於一個四人家庭,除了父母以外還有一個姐姐。[...] 家庭氣氛融洽,管教有方。回想起來,我的言行舉止深受家庭教育的影響。若將學校教育的成果比喻為地面上的建築,家庭教育所造的就是其下的地基了 ── 不起眼但相當深刻。

自幼即養成閱讀習慣,並學了十餘年的古典鋼琴,至今回家仍時常練彈。閱讀與古典鋼琴演奏都是比較需要定性的個人活動,或許因此塑造了安靜不擅言詞的個性。高中之後閱讀內容漸偏專業,一般的書籍就少碰了。對(古典)音樂的著迷則真正始於大學:在大學之前,音樂比較像是一項技能,是身外的東西;上了大學之後,音樂逐漸滲入我的人格,甚至成為我的感性(情緒)與外界最暢通的溝通途徑。特別喜愛蕭邦鋼琴曲中特有的高雅氣息,例如〈英雄波蘭舞曲〉在燦爛輝煌的和弦行進間透著憂鬱卻又堅決,這種憂鬱卻堅決的獨特氣味在〈第一號敘事曲〉兩段清麗主題當中更加明顯。現在因為技巧不足而難以彈出這些曲子的神髓,但練彈除了更能領會曲子的意境,也是一種受控制的情緒抒發,長期下來對於情緒管理的工夫甚有助益。

學業上我進展得相當順利,從國小到大學,成績都保持在一定水準。國中時接觸簡單的網頁程式設計,很快就產生濃厚興趣。程式設計和眾多其他創造性活動一樣帶給人實現構想的樂趣,但和其他創造性活動(如繪畫、建築)相比,程式碼是種毫無缺陷的理想素材,透過各種電腦硬體又得以製造出活生生的具體效果,「顯現出我們未曾見過、或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見到的事物,神話和傳說中的魔法在我們有生之年實現了」(摘自《人月神話》),被這樣的活動吸引相當自然。這份興趣到了高中更蓬勃發展,高二時已經需要購買原文書滿足求知慾,之後申請就讀台大資工系順利獲錄取。

上大學之後除了繼續充實資訊相關背景知識,受大一微積分課程啟蒙,我的關注焦點轉向數學,選擇輔修數學系。另外我也愈來愈希望能找到一些哲學問題的答案,於是選修哲學系的倫理學和知識論。哲學以理性辯證方法試圖回答各種問題,數學更將純粹理性的方法發揚光大,歸納、類推、抽象,建造出宏偉華麗的心智建築。由「心智建築」的觀點來看,程式編寫和數學理論的建構是十分相近的活動,只差在前者有實體的電腦協助讓效果表現於外在世界而已。和現在仍嫌粗糙的程式開發方法相比,數學理論經歷千百年錘鍊,留下的都是品質最精純的結晶,也難怪我當初會對數學心生嚮往了。大學四年下來,我根據研讀哲學、數學、和計算學的經驗為自己打造出一套初步的知識體系,過程和內容在我畢業後寫的一篇總結當中有詳細的描述。

大二升大三的暑假,我參加在中研院舉辦的第一屆「邏輯、語言與計算暑期研習營」,認識了中研院的穆信成老師。穆老師稍後來信邀我加入他的研究小組,我對他的研究主題十分有興趣,不假思索就答應了,成為中研院資訊所的工讀生。在這之前,我已經意識到自己有往學術界發展的傾向,但要等到這時真正接觸過研究工作,了解研究的方法、艱辛過程與必經的低潮、和最後一切水到渠成的狂喜之後,我才確定自己應該走向學術界。我們的研究領域主要由歐洲領導,在國內則相當冷門,就我所知沒有其他的研究團隊投入這個領域。因此我如果想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方向其實相當明確:儘快服完兵役,然後出國攻讀博士。

所以這一年兵役生活就相當重要了 ── 除了盡應盡義務以外,必須善用時間補足基本的背景知識(例如相關的數學理論)、持續關心最新發展、擬出自己打算鑽研的主題、通過英語檢定、申請學校和獎學金。規律作息和運動更是培養體力、保持高效率的關鍵。現階段眼前的目標只需要有一個,而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這個目標,那就是為留學作好一切準備。希望明年秋天我能夠漫步於理想的學校,展開另一段探索之旅。

寫這種內容交給服勤單位是有點突兀,不過這就是我的作風吧 XD。現在回頭看,當時規劃的實現程度高得嚇人。一直以來總能遇上天時地利人和,我真的走得很順利(尤其和好多其他留學生的故事相比),好好把握,別在這裡鬆懈了。

--
明天開工,blog posts 密度大概又要下降了 XD。

Labels: ,

Anonymous Anonymous5/02/2011 2:43 am 說:

這篇自傳丟中辦怎麼嚇人? 太誠摯嗎? XD

 
Blogger sam5/02/2011 3:51 am 說:

佩服!佩服!

 
Blogger Josh Ko5/02/2011 6:35 am 說:

> 這篇自傳丟中辦怎麼嚇人? 太誠摯嗎? XD

有點違和吧,我覺得 XD。

 

<< 回到主頁